杨志坚解读《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》
来源:《在线学习》 发布时间:

文件明确了新型大学的标准

记者:《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》是教育部第一份有关开放大学建设的全面指导性文件,请概括谈谈您对文件的理解。

杨志坚:教育部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,多方听取意见,全面归纳和总结各方观点,形成了《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》,我认为这是很不容易的。

在这个文件中,不但明确提出了要建成什么样的开放大学,还谈到了开放大学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,探索具有中国特色、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。文件还明确提出了中国开放大学探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。我个人认为,文件的印发对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“办好开放大学”,对引领已成立的开放大学的探索建设、创新发展,对整个电大系统的战略转型,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。

记者:文件提出了开放大学建设的主要任务,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?

杨志坚:文件提出的12项重点任务,其核心是要创建新型大学。当前,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,毛入学率即将超过40%;全民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,习近平主席在去年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贺信上也指出,建设“人人皆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”的学习型社会,培养大批创新人才,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;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也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、生产、生活、学习方式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大学应该如何建设,12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。在某种意义上,12条就
是将来开放大学办好了没有、电大能不能更名或者转型成为开放大学的标准,也是开放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。

第一,文件从组织模式、运行机制,包括理念、宗旨、目标、层次、人才类型规格等方面,明确了新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在大学体系中的作用。

第二,文件对新型大学治理结构提出了要求。文件强调制度建设,这些制度散落在各条目中。这是与普通大学不完全一样的要求,它强调的是,要建立一种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来进行大学治理,从而形成自主办学、自主发展、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的新的制度框架。

第三,文件对新型大学的信息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我认为,作为一个新型大学,如果不基于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,不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进行探索,就不能体现新型大学的功能,不能实现其价值。文件充分体现了技术与教育的深度现了“互联网+”精神,某种意义上,是一个“互联网+”大学的文件。

第四,文件对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要求,明确了政策支持方向,这就为开放大学的建设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。

记者:您希望今后教育部出台怎样的文件以更好地指导开放大学建设?

杨志坚:希望下一次出台的文件更有针对性,比如要更加明确“办好开放大学”是说有了开放大学要办好,还是说以前没有我们要办,怎样才是办好;全国到底要办几所开放大学等。

同时,要引导开放大学处理好互相之间的关系。开放大学是在不同的区域发展的,彼此之间既合作又竞争,在整体上又是一个系统。怎样看待这些问题,大家都在探讨,也有一些共识。希望教育部在听取各种意见的基础上,形成相关的文件,更好地指导开放大学包括现在的 39 所电大如何真正实现战略转型,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。

国家开放大学是四位一体的大学

记者:谈到开放大学,大家都会提到“实体”。请您谈谈“实体”的概念,开放大学和普通高校有什么不同?

杨志坚:实体首先是指大学是一个独立法人,有办学自主权,有完整的治理机构、办学理念和模式,有自我发展、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开放大学是实体大学。开放大学实体和普通大学实体明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普通大学的组织机构、培养模式、运行机制等等,其作用的发挥局限于一个物理点,比如一个围墙的范围内,而开放大学突破了这个限制,它通过覆盖全国的或者区域的学院、学习中心进行教育教学。

记者:那么,国家开放大学将怎样构建办学组织体系呢?

杨志坚:国家开放大学是一个实体,办学组织体系要按照实体的目标去推进。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力求社会广泛参与,多元多样机构参加,按照“五共”即共商、共建、共管、共享、共赢的原则,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共建共治的办学组织体系。

在这个办学体系中,各参与方办学主体地位是不变的。国际上有很多组织,比如欧盟,并不是加入了欧盟,德国、法国等国家的主体地位就没有了。国家开放大学是大家合作共建的,所以,国家开放大学不是属于某个机构,而是所有参与建设者共同的一个平台,大家共同组成一个体系。这和淘宝有点类似,许许多多的人按照一定规则在平台上开展活动,可以说是教育淘宝。所以,国家开放大学是四位一体的大学,它既是实体,又是体系或系统,也是平台,也是联盟。

我们将探索建立“两级统筹”管理机制。建立总部、分部两级统筹的管理机制,总部统筹全国,分部统筹区域,管理重心逐步下移。我们将创新大学治理结构,成立由政府、合作高校、行业企业和相关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国家开放大学理事会,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、学位评定委员会、质量保证委员会等机构的学术管理职能,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。

国家开放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前所未有

记者: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已有三年多时间,取得的主要成绩是什么?

杨志坚:三年来,国家开放大学取得了三方面的主要成绩 :

一是完成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转型的第一步,二是国家开放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,实现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的夙愿,为未来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建立了一个核心平台;三是明确提出了“1314工程”,初步形成了以“六网融通”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。总体来说,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,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工作开了一个好局,上了一个台阶。

比如,在信息化建设方面,国家开放大学已经形成了云、路、端三位一体的技术支撑模式,初步建成了集教、学、研、管、服一体化的云平台。云教室项目是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我们已经面向中西部地区,建成了三百多个云教室,把优质资源输送到了边远地区。

我认为,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,就是实现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、无缝融合和深度融合的过程。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或结晶,就是“六网融通模式”,即网络核心课程、网络学习空间、网络教学团队、网络支持服务、网络考试测评、网络教学管理之间互为前提、交融支持、协调运行的教学或学习模式。这是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所在,也是广播电视大学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所在。

在学分银行建设上,三年来,我们在基础理论研究、比较研究,以及制度框架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从今年开始,将大力推进学分银行的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。我们将与地方开放大学、行业、院校和培训机构合作,推进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,促进国家开放大学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。

记者:“国家开放大学” 这一品牌正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认知、认可、接纳、鼓励和支持,对此您应该感到很欣慰。

杨志坚:国开这三年来,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,不过,应该看到,在建设过程中,我们也存在很多问题。

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,在某种意义上是既要进行“旧城”改造,又要进行“新城”建设,还要在“旧城”里面建设“新城”,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、艰巨性,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。这些问题、矛盾和挑战,牵一发动全身,相互关联、互为前提、影响全局,制约着学校的建设发展。我们希望通过今年的办学组织体系建设、信息化建设、各种大项目的启动,进一步理清思路,明确方向,实现教育部、社会“办好开放大学” 的要求,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开放大学之路


文/刘增辉


相关文章

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一行赴广...

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一行赴广州考察“求学圆梦行动”与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工作
8月30-31日,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率领副校长刘臣,校办主任冯立国、教务部部长叶志宏,社会教育与职业培... [详细]